[指尖上的廉潔課堂]一世清廉朱珪
朱珪(1731—1807年),字石君,號南崖,祖籍浙江蕭山。天資聰穎的朱珪勤奮好學,十八歲那年,朱珪考中進士。他的滿腹經綸為乾隆賞識,乾隆曾稱贊他“不惟文好,品亦端方”。
乾隆二十八年,朱珪調任福建按察使,平時需與洋商往來。當時,福建一帶洋商賄賂官府謀私的事件頻發(fā),朝廷震怒,乾隆下令遍查歷年在閩省督、撫、道、府任職官員,只有朱珪一人從未接受洋商賄賂,秉公辦事。
朱珪在山西就任布政使時,曾奉詔入京,卻拿不出二百兩銀子的路費,只得向山西陽曲縣令吳重光借錢,并出具了借條。吳縣令不好意思收,朱珪嚴肅地說:“你不收借條,難道是要向我行賄嗎?”吳縣令只好取走借條,朱珪這才收下銀子。不久后,朱珪從京城托人捎了二百兩銀子給吳縣令,并索借條而去。
嘉慶十一年冬天,當時已是大學士的朱珪去世,《清史稿》記載, 嘉慶帝親自去朱家祭奠,誰知家門太窄,御轎根本抬不進去,只見其家“門庭卑隘,清寒之況,不異儒素”。在朱珪的臥室中,除了床榻便只有幾筐書籍而已,其寒酸程度與窮秀才相差無幾。嘉慶帝在痛悼之余,寫下挽詩一首,其中有“半生惟獨宿,一世不言錢”之句。這是對朱珪最恰當的評語,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。
溫馨提示:《管子·牧民》有言,“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”。說明清廉是事業(yè)成敗的根本,是樹立威信、凝心聚力的關鍵。我們只有管好自己的行為,做到不為名所縛,不為物所累,不為利所驅,不為錢所惑。才會像朱珪那樣,一生清廉不言錢,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。
以廉樹威,以公生明。我們在工作生活中,要常思貪欲之害,常棄非分之想,常懷律己之心。做到有骨氣無傲氣,有正氣無霸氣,不正之風不染,不義之財不取,不法之事不干。把廉潔自律作為一種思想境界來提升,作為一種職業(yè)操守來秉持,作為一種工作能力來培養(yǎng)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